课程设置
一级学科课程 |
地球物理学(0708) |
属性 |
课程编号 |
课程名称 |
学时 |
学分 |
课程大纲撰写人 |
学科基础课 |
S070800XJ001 |
空间物理学基础(I) |
40 |
2 |
刘振兴等 |
S070800XJ002 |
空间物理学基础(II) |
40 |
2 |
肖 佐 |
S070800XJ003 |
地球流体力学 |
40 |
2 |
马石庄 |
S070800XJ004 |
地球动力学 |
40 |
2 |
石耀霖 |
S070800XJ005 |
地球内部物理 |
40 |
2 |
周蕙兰,王多君 |
S070800XJ006 |
震源理论基础 |
40 |
2 |
陈运泰 |
S070800XJ007 |
岩石圈物理与大地构造 |
40 |
2 |
滕吉文 |
S070800XJ008 |
现代应用地球物理 |
40 |
2 |
张 健 |
S070800XJ009 |
地球科学反演导论 |
40 |
2 |
周元泽 |
S070800XJ010 |
地球介质力学 |
40 |
2 |
魏东平 |
S070800XJ011 |
应用偏微分方程与科学计算 |
40 |
2 |
马石庄 |
S070800XJ012 |
科学可视化算法及系统 |
40 |
2 |
|
S070800XJ013 |
非线性地球物理学的数学方法 |
40 |
2 |
|
S070800XJ014 |
数学与物理模拟方法 |
40 |
2 |
|
S070800XJ015 |
地学数据多元统计分析 |
40 |
2 |
|
S070800XJ016 |
随机信号分析理论 |
40 |
2 |
|
S070800XJ017 |
小波分析理论 |
40 |
2 |
|
S070800XJ018 |
近代地球物理场中的数学方法 |
40 |
2 |
|
S070800XJ019 |
计算方法的科学编程 |
40 |
2 |
|
S070800XJ020 |
Matlab在地学中的应用 |
40 |
2 |
|
S070800XJ021 |
数据计算分析方法 |
40 |
2 |
|
S070800XJ022 |
数据分析的定量方法 |
40 |
2 |
|
S070800XJ023 |
高等弹性力学 |
40 |
2 |
|
S070800XJ024 |
地学中的数值计算方法 |
40 |
2 |
|
S070800XJ025 |
时间序列分析 |
40 |
2 |
|
S070800XJ026 |
反演理论与数据解释 |
40 |
2 |
|
学科综合课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学院(系)盖章 |
学科专家组签字: |
二级学科课程 |
|
固体地球物理学(070801) |
|
属性 |
课程编号 |
课程名称 |
学时 |
学分 |
课程大纲撰写人 |
|
专业基础课 |
S0070801ZJ001 |
地球物理学基础 |
40 |
2 |
魏东平 |
|
S0070801ZJ002 |
地震预报引论 |
40 |
2 |
张国民 |
|
S0070801ZJ003 |
地球电磁现象物理学 |
40 |
2 |
徐文耀 |
|
S0070801ZJ004 |
岩石断裂力学 |
40 |
2 |
李世愚 |
|
S0070801ZJ005 |
分形几何,混沌动力学和预测问题 |
40 |
2 |
陈顒、吴忠良 |
|
S0070801ZJ006 |
数字信号处理 |
40 |
2 |
周元泽 |
|
S0070801ZJ007 |
小波与滤波器设计 |
40 |
2 |
彭思龙 |
|
S0070801ZJ008 |
有限元方法 |
40 |
2 |
田宗漱 |
|
S0070801ZJ009 |
现代实验分析技术与地球科学进步 |
40 |
2 |
马麦宁 |
|
S0070801ZJ010 |
并行算法和并行软件设计 |
40 |
2 |
张 怀 |
|
S0070801ZJ011 |
有限元方法在地学中的应用 |
40 |
2 |
张 怀 |
|
S0070801ZJ012 |
地震危险性分析与安全性评价 |
40 |
2 |
章文波 |
|
S0070801ZJ013 |
活动断层与地震灾害分析 |
40 |
2 |
史保平 |
|
S0070801ZJ014 |
测量数据处理理论和方法 |
40 |
2 |
欧吉坤, 于湘伟 |
|
S0070801ZJ015 |
岩石物理学基础 |
40 |
2 |
马麦宁 |
|
S0070801ZJ016 |
重力学与固体潮 |
40 |
2 |
叶正仁 |
|
S0070801ZJ017 |
地球科学学术交流实践 |
40 |
2 |
吴忠良 |
|
S0070801ZJ018 |
构造物理学基础 |
40 |
2 |
马胜利 |
|
S0070801ZJ019 |
抗震工程导论 |
40 |
2 |
章文波 |
|
S0070801ZJ020 |
地学中的数理方程与数值方法 |
40 |
2 |
于锦海 |
|
S0070801ZJ021 |
理论地震学基础 |
40 |
2 |
张海明 |
|
S0070801ZJ021 |
地球物理层析成像理论 |
40 |
2 |
|
|
S0070801ZJ022 |
地震波成像理论方法 |
40 |
2 |
|
|
S0070801ZJ024 |
地震波场正反演理论 |
40 |
2 |
|
|
S0070801ZJ025 |
地震、火山与其它灾害 |
40 |
2 |
|
|
S0070801ZJ026 |
地震与断层 |
40 |
2 |
|
|
S0070801ZJ027 |
地学中非线性动力学 |
40 |
2 |
|
|
S0070801ZJ028 |
地学中的数学方法 |
40 |
2 |
|
|
S0070801ZJ029 |
地震与地球结构 |
40 |
2 |
|
|
|
|
|
|
|
|
专业课 专业课 |
S070801ZY001 |
数字地震学 |
40 |
2 |
陈运泰、吴忠良 |
|
S070801ZY002 |
综合地震图理论及应用 |
40 |
2 |
姚振兴 |
|
S070801ZY003 |
工程地震学 |
40 |
2 |
董瑞树、张裕明 |
|
S070801ZY004 |
物理大地测量学基础 |
40 |
2 |
许厚泽、陆 洋 |
|
S070801ZY005 |
现代大地测量学 |
40 |
2 |
顾国华 |
|
S070801ZY006 |
地球物理进展 |
40 |
2 |
陈运泰 |
|
S070801ZY007 |
定量地震学 |
40 |
2 |
|
|
S070801ZY008 |
计算地震学 |
40 |
2 |
|
|
S070801ZY009 |
地震位错理论 |
40 |
2 |
|
|
S070801ZY010 |
火山地震学 |
40 |
2 |
|
|
S070801ZY011 |
勘探地球物理学 |
40 |
2 |
|
|
S070801ZY012 |
统计地震学 |
40 |
2 |
|
|
S070801ZY013 |
复杂条件的地震波传播与成像 |
40 |
2 |
|
|
S070801ZY014 |
三维复杂介质地震数值模拟 |
40 |
2 |
|
|
S070801ZY015 |
长周期地震学 |
40 |
2 |
|
|
S070801ZY016 |
计算地球物理学 |
40 |
2 |
|
|
S070801ZY017 |
地球物理学数据分析 |
40 |
2 |
|
|
S070801ZY018 |
地壳地球物理学 |
40 |
2 |
|
|
S070801ZY019 |
GPS原理 |
40 |
2 |
|
|
S070801ZY020 |
三维地震成像 |
40 |
2 |
|
|
S070801ZY021 |
地震学与地球物理学中的新进展 |
40 |
2 |
|
|
S070801ZY022 |
地球深部物理学 |
40 |
2 |
|
|
S070801ZY023 |
地震震源过程 |
40 |
2 |
|
|
S070801ZY024 |
地震学与构造物理学: 地质力学和震源物理 |
40 |
2 |
|
|
|
|
|
|
|
|
讨论课 |
S0070801TL001 |
地球内部物理前沿问题讨论班 |
20 |
1 |
王多君 |
|
S0070801TL002 |
现代物探方法技术 |
20 |
1 |
张 健 |
|
S0070801TL003 |
地学反演讨论班 |
20 |
1 |
周元泽 |
|
S0070801TL004 |
岩石物理学前沿讨论班 |
20 |
1 |
马麦宁 |
|
S0070801TL005 |
板块构造前沿问题讨论班 |
20 |
1 |
魏东平 |
|
S0070801TL006 |
地震安评中的地震学 |
20 |
1 |
章文波 |
|
S0070801TL007 |
地震灾害分析:机遇与挑战 |
20 |
1 |
史保平 |
|
S0070801TL008 |
构造物理学前沿问题讨论班 |
20 |
1 |
魏荣强 |
|
S0070801TL009 |
地球物理学经典文献阅读讨论班 |
20 |
1 |
魏东平 |
|
学院(系)盖章 |
学科专家组签字: |
|
|
|
|
|
|
二级学科课程 |
|
空间物理学(070802) |
|
属性 |
课程编号 |
课程名称 |
学时 |
学分 |
课程大纲撰写人 |
|
专业基础课 |
S070802ZJ001 |
空间物理探测技术 |
40 |
2 |
叶宗海、孙传礼 |
|
S070802ZJ002 |
基础空间等离子体物理 |
40 |
2 |
周国成等 |
|
S070802ZJ003 |
电动力学 |
40 |
2 |
刘渝珍 |
|
S070802ZJ004 |
计算机图形学 |
40 |
2 |
苏鸿根 |
|
S070802ZJ005 |
现代物理问题的计算机模拟 |
40 |
2 |
张先蔚 |
|
S070802ZJ006 |
模糊数学及其计算机应用 |
40 |
2 |
刘锡荟 |
|
S070802ZJ007 |
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|
40 |
2 |
余德浩 |
|
S070802ZJ008 |
空间物理学中的观测仪器、数据处理与分析 |
40 |
2 |
|
|
S070802ZJ009 |
空间物理信息处理技术 |
40 |
2 |
|
|
S070802ZJ010 |
空间数据分布式计算技术 |
40 |
2 |
|
|
S070802ZJ011 |
空间认知和空间数据模型 |
40 |
2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专业课 |
S070802ZY001 |
空间天气学(I) |
40 |
2 |
冯学尚 |
|
S070802ZY002 |
空间天气学(II) |
40 |
2 |
冯学尚 |
|
S070802ZY003 |
磁层物理 |
40 |
2 |
沈 超 |
|
S070802ZY004 |
电离层物理 |
40 |
2 |
史建魁 |
|
S070802ZY005 |
中高层大气物理 |
40 |
2 |
徐寄遥 |
|
S070802ZY006 |
地球自转动力学基础 (天文地球动力学原理) |
40 |
2 |
高布锡 |
|
S070802ZY007 |
空间等离子体物理和湍动理论 |
40 |
2 |
|
|
S070802ZY008 |
空间等离子体物理和湍动理论 |
40 |
2 |
|
|
S070802ZY009 |
磁层和日地空间环境研究前沿 |
40 |
2 |
|
|
S070802ZY010 |
等离子体的粒子模拟方法 |
40 |
2 |
|
|
|
|
|
|
|
|
讨论课 |
S070802TL001 |
空间物理学前沿问题讨论班 |
20 |
1 |
李 菡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学院(系)盖章 |
学科专家组签字: |
|
|
|
|
|
二级学科课程 |
|
地球动力学(070820) |
|
属性 |
课程编号 |
课程名称 |
学时 |
学分 |
课程大纲撰写人 |
|
专业基础课 |
S070820ZJ001 |
地球物理学基础 |
40 |
2 |
魏东平 |
|
S070820ZJ002 |
并行算法和并行软件设计 |
40 |
2 |
张 怀 |
|
S070820ZJ003 |
有限元方法在地学中的应用 |
40 |
2 |
张 怀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专业课 |
S070820ZY001 |
地幔动力学 |
40 |
2 |
|
|
S070820ZY002 |
大陆动力学 |
40 |
2 |
|
|
S070820ZY003 |
大地构造物理学 |
40 |
2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讨论课 |
S070820TL001 |
高等地球动力学 |
20 |
1 |
石耀霖 |
|
S070820TL002 |
计算地球动力学中的物理模型与有限元算法 |
20 |
1 |
张 怀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学院(系)盖章 |
学科专家组签字: |
|
|
|
|
|
|
|